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题目及答案解析(7.31)
为了帮助考生积极备战2022山东教师招聘考试,东营中公教育特别整理了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及答案解析。东营教师招聘考试网提供教师招聘考试备考资料报名指导等相关信息,收藏关注东营中公教育(dyoffcn)网站公众号,及时获取考试资讯。
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题目(7.31)
1.考试时注意自己答题的速度和时间属于( )。(单选)
A.计划策略
B.组织策略
C.时间管理策略
D.监控策略
2.使用复述与复习策略的主要目的在于( )。(单选)
A.保持信息
B.应用信息
C.转换信息
D.理解信息
3.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点迁移的必要客观因素是( )。(单选)
A.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较高
B.知识点之间存在某些共同要素
C.学生已掌握迁移知识点的方法
D.学生对已有知识点的理解度高
4.中国司机在日本驾驶汽车时,有驾驶习惯困难,因为在中国驾驶汽车是右侧通行,而在日本驾驶汽车则是左侧通行,这属于学习迁移中的( )。(单选)
A.知识的迁移
B.态度的迁移
C.低路迁移
D.技能的迁移
5.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考上大学,就会增强自己考上大学的信心。这种自我效能感源自于( )。(单选)
A.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
B.替代性经验
C.言语说服
D.情绪唤起
6.小秦将自己这次考试成功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平时努力学习。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小秦的这种归因会带来( )的心态。(多选)
A.自豪
B.气愤
C.骄傲
D.绝望
7.关于学习迁移,正确的说法有( )。(多选)
A.两种学习材料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有利于迁移
B.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C.教师的指导影响迁移
D.学生的心理定势影响迁移
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迁移能力。( )(判断)
9.“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一只小刺猬穿过从林,几只松鼠在捡栗子”,老师通过这种想象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刺猬、丛林、松鼠”这几个单词,这种教学方法属于记忆术。( )(判断)
10.阅读案例,按要求作答。
单元考试结束后,语文老师让同学们对考试成绩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写成作业上交,甲、乙、丙三人分别写道:
甲:我使尽了“洪荒之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乙:考的好是因为背的全考到了,还没有背的都没有考到;
丙:别人都很强,我可能不是块学习的料;
(1)运用韦纳的归因理论,具体分析甲乙丙归因的维度和因素。
(2)分析甲乙丙的归因对其动机及行为的影响。(案例分析题)
2022年山东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答案(7.31)
1.【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监控策略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控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题干所述属于监控策略。计划策略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时间管理策略就是帮助学习者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时间,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故本题选择D选项。
2.【答案】A。解释:本题考查学习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策略。故本题选择A项。
3.【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迁移的因素。影响迁移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即个人因素,包括对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态度、对学习情境的理解、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学习策略的水平、智力与能力等;客观因素包括学习材料的特点、学习情境的特点、教师的指导等。
B项属于影响知识点迁移的客观因素,ACD三项属于影响知识点迁移的主观因素。故本题选择B选项。
4.【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学习迁移的分类。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选项A,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应为一种认知经验对另一种认知经验的迁移。
选项B,态度是对一定对象的稳定的心理准备状态。态度的迁移应为一般迁移内的内容,一般迁移指原理态度的迁移。
选项C,低路迁移指自然而然、自动发生的迁移。一个非常熟练的技能从一种情境迁移至另一种情境,通常不需要思维或只需要很少思维。
选项D,技能迁移中的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
题中驾驶汽车是一种技能,所以应选择技能相关的迁移种类,中国司机在日本驾车的驾驶困难是发生了技能的负迁移,低路迁移为很少用到思维或不用思维,不符合“驾驶困难”。所以本题选择D。
5.【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和情绪唤醒。
选项A,个体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是最强大的自我效能感信息来源。成功经验可以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失败经验会降低个体自我效能感,但是一旦强大的自我效能感形成,失败就不可能有更大的影响。
选项B,替代性经验指当个体看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相当的人在活动中取得成功时,便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成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
选项C,言语说服是通过说理让学生相信自己具有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选项D,情绪唤醒是指生理或心理对外界刺激重新产生反应。
题干中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考上大学”就会增强自己考上大学的信心,属于替代性经验,故本题选B。
6.【答案】AC。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归因指导。根据归因理论,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比归因于能力会产生更强烈的情绪体验。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因此,教师在给予奖励时,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且要联系其学习进步与努力程度状况来看,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因素。在学生付出同样努力时,对能力低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奖励,对能力低而努力的人给以最高评价,对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给以最低评价,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根据题干,小秦的成功归因属于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的努力归因,这种心态的同学往往有很高的自我效能感,不认为自己会失败。根据题干,小秦的成功归因于努力,将有可能自豪或骄傲,排除BD,本题选AC。
7.【答案】ABCD。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影响迁移的因素包括: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心向与定势、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等。
选项A,两种学习材料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成分有利于迁移,属于相似性这个影响因素。
选项B,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就越大,属于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
选项C,教师的指导影响迁移属于外界的提示与帮助这一因素。
选项D,学生的心理定势影响迁移,定势对于学习迁移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
根据分析上述四个因素都属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所以,本题选择ABCD。
8.【答案】√。中公教育解析:本题考察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方法可以说是促进有效学习的手段、措施,是培养学生迁移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条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学习方法不仅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迁移能力,因为学习方法中包含了非常重要的信息,如在什么条件下迁移、如何迁移所学的内容和提高迁移的有效性等。这些信息可以提高迁移的意识性,防止经验的惰性化。如果说某一学科的具体内容的迁移属于特殊迁移的话,则学习方法的迁移就属于普遍迁移,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加之学习方法本身又包含了有效迁移的信息,所以,掌握学习方法无疑是提高迁移能力的有效途径。故题干说法正确。
9.【答案】√。中公教育解析:记忆术它能在新材料和视觉想象或语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便于学习与记忆。题干中通过想象场景画面来进行学习,属于视觉联想,也属于记忆术。
10.【参考答案】
(1)韦纳认为人们倾向于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做出解释和评价。韦纳将人们的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与外部归因、稳定与不稳定归因、可控与不可控的归因。并把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根据韦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可知:
甲将成败归因于努力,努力是内部、不稳定、可控性因素。材料中,甲认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可见他将成败归因于努力因素。
乙将成败归因于运气,运气是外部、不稳定与不可控性因素。材料中,乙认为考的好是背的全考了,没背的没考,属于运气。
丙将成败归因于能力,能力是内部、稳定与不可控性因素。材料中,丙认为考不好是因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将失败归因于能力。
(2)根据归因理论,三个人的归因对其学习动机和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第一,甲同学把成败归因于努力,会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这样的归因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努力学习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第二,乙同学把成败归因于运气,运气是不稳定的、外在的、不能控制的因素,个人对此无能为力,因此认为凭运气成功的学生,会把成功看成是偶然的而不是必然的,这种情形下的成功不会增强其自信,他很可能心存幻想,下次考试运气也不错。体现在其行为上,则缺乏个人进一步的意志和努力,完全期待运气的降临。
第三,丙同学将失败归因于能力的缺乏,这会导致其羞愧、沮丧,缺乏取向成功的倾向,降低了学生对成功的期望,使其缺乏学习动机,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习得性无助感。一般认为,习得性无助是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学习行为弱化,对学习极度缺乏自信心,对其学习和个性成长都是极为不利的。